n136526

挂红旗也照打不误?中方呼吁停止袭击后,胡塞不再给中国特殊待遇! 7 月 27

挂红旗也照打不误?中方呼吁停止袭击后,胡塞不再给中国特殊待遇! 7 月 27 日晚间,也门胡塞武装军事发言人叶海亚・萨雷亚发布声明:“所有与以色列港口有航运合作的船只,无论挂何种国旗,都将成为打击目标。” 自 2023 年巴以冲突升级以来,胡塞武装以 “支持巴勒斯坦” 为由,在红海对关联以色列的船只发动数百次袭击。 但在此前的行动中,中国商船因中方在中东问题上的中立立场,一直享有 “默许通行权”。 胡塞武装甚至公开承诺 “不攻击中国船只”,导致希腊、利比里亚等国的商船纷纷悬挂五星红旗避险。 数据显示,2024 年途经红海的 “中国籍” 商船数量暴涨 400%,但其中真正属于中资企业的不足半数。 然而,这种平衡在 2025 年 7 月被打破。导火索之一是 7 月 21 日以色列对也门荷台达港的空袭,摧毁港口设施并造成重大损失。 胡塞武装将其视为 “底线挑衅”,随后宣布进入 “封锁升级新阶段”。更关键的是,冒牌船只泛滥导致胡塞武装无法准确识别目标。 大量外籍船只冒用中国国旗规避打击,使胡塞武装在实际行动中难以区分真伪,最终被迫采取 “无差别打击” 策略。 中方对此早有预警,2025 年 7 月 9 日,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也门问题公开会上明确呼吁:“胡塞武装应尊重各国商船根据国际法在红海水域的航行权利,停止袭击商业船只。” 但胡塞武装的声明显示,其战略已从 “精准施压” 转向 “全面对抗”。这一转变不仅针对以色列,更试图通过绑架全球贸易迫使国际社会向以色列施压。 胡塞武装的行动对中国航运业造成直接冲击,红海承担着全球 15% 的海上贸易量,其中近 30% 的集装箱贸易经此通道。 中国与欧洲之间 60% 的货物运输依赖红海航线,而胡塞武装的封锁导致马士基、赫伯罗特等国际航运巨头暂停红海通行。 中国义乌的商家反映,发往欧洲的集装箱运费从 1000 多美元飙升至 4000 美元以上,运输时间延长 1 至 2 周。绕行好望角的额外成本,最终将转嫁到中国出口企业和消费者身上。 胡塞武装的背后是伊朗的支持,而伊朗与中国在能源、基建等领域有广泛合作。中方此前通过调解沙特与伊朗复交,为中东局势降温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但此次胡塞武装的行动,使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中立立场面临考验。 中国外交部多次强调 “红海局势是加沙冲突外溢的结果”,呼吁 “尽快平息加沙战火”,但以色列与哈马斯的谈判陷入僵局,为胡塞武装提供了持续行动的借口。 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分化,美国主导的 “繁荣卫士” 护航联盟加大对胡塞武装的打击力度,但效果有限。俄罗斯则在安理会多次反对将红海问题军事化,主张通过政治途径解决。 中国的立场更为审慎,既反对袭击民用船只,也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过度行动,试图在各方之间维持平衡。 2025 年 7 月 15 日,安理会通过第 2787 号决议延长对红海局势的监测,中国投下弃权票,强调 “决议不应被曲解滥用”。 对中国而言,这场危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。中国航运企业正通过中欧班列、北极航线等替代方案降低对红海的依赖。 中远海运等中资公司未因胡塞封锁停航,反而凭借 “中国籍” 船舶的相对安全,吸引外资租赁。 中国交通新闻网的分析指出,红海危机可能加速中国在国际航运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提升,例如推动人民币结算的保险产品和航运保障体系。 然而,根本解决之道仍在加沙。正如中方反复强调的:“加沙不停火,红海无宁日。” 胡塞武装的导弹射程覆盖整个红海,而以色列的 “铁穹” 系统难以拦截所有袭击。 约旦、埃及等邻国已开始疏散边境居民,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频繁召开,但大国博弈使停火谈判举步维艰。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博弈中,中国商船的命运成为全球供应链脆弱性的缩影。胡塞武装的 “无差别打击” 看似强硬,实则暴露其战略困境。 当地区冲突外溢至国际航道,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。中方的 “公道自在人心” 立场,能否在乱局中为红海带来转机?